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目前有7個教研室:流行病學教研室、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教研室、醫學統計學教研室、醫學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教研室、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衛生毒理學教研室、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教研室。1982年由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王聲湧教授等牽頭在醫學院組建了流行病學教研室,1998年獲批廣東省首個“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獲批“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級學科學術學位碩士授權點。為加強醫學學科的建設,2016年設立公共衛生專業碩士(MPH)學位授權點,2021年預防醫學本科專業獲教育部批準,并于2022年正式招生。
為适應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要求,2017年以來學校引進了17名預防醫學學科優秀人才:包括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梁曉峰教授、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院原院長馬文軍教授及廣東省教學名師郜豔晖教授等。目前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擁有專任教授、實驗師等30餘人,其中正高職稱7人,副高職稱12人,博導6人,碩導1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廣東省教學名師1名。
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勢學科。王聲湧教授是中華預防醫學會傷害預防控制分會的創會會長,帶領團隊在道路交通傷害、安全社區和傷害應急救援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傷害預防控制領域厚積薄發,研究成果在《柳葉刀》發表。梁曉峰教授長期從事計劃免疫研究,在免疫預防方面造詣深厚,創建了太阳集团app首页疾病預防控制研究院和太阳集团app首页康泰疫苗産業研究院,帶領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和《柳葉刀》等發表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夏蘇建研究員長期深耕醫保政策改革和發展領域,為各地政府提供醫保政策咨詢和實證研究,在相關領域有較高的聲譽。馬文軍教授團隊在環境健康領域圍繞大氣污染和氣候變化與健康、環境與傳染病傳播領域開展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在相關領域有較深的造詣,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醫學》和《自然氣候變化》等權威期刊。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與國内外大學和相關科研機構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目前已經與美國哈佛大學,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理工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國家氣候中心、廣東省氣候中心、廣東省生态環境監測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科研課題申報、教師培訓、學生交流訪問、課題研究、論文發表等方面深入合作。
近五年來,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教師共承擔各級科研課題70項,總經費3177萬元,其中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相關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項,省部、市廳局級項目23項,橫向項目31項。圍繞公共衛生多源大數據挖掘與應用、傳染病防控與免疫預防、環境變化健康風險評估及疾病負擔評估和健康促進四個研究方向,産出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發表SCI論文一百多篇,其中影響因子10分以上文章24篇。17人次在國家、省部級一、二級學會擔任副會長及專業期刊擔任副主編職務。其中梁曉峰教授是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馬文軍教授是中華預防醫學會傷害預防控制分會副會長。廣東省預防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名。
目前在讀本科生23人,研究生274人。學位點十分重視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目前已與省、市疾控、省婦幼、深圳健促所、省結核病控制中心、市職業病防治院、6家市級疾控(中山市、清遠市、佛山市、東莞市、珠海市和汕尾市CDC)、5家區級CDC(海珠區、天河區、越秀區、黃埔區和番禺區CDC)、天河區慢病中心和深圳市南山區慢性病防治院、省職業病防治院、廣州市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共21家機構簽訂聯合培養基地協議。為建設高水平的公共衛生學院,适應國家對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的需求,将進一步加大與基地協作,“着力培養能解決病原學鑒定、疫情形勢研判和傳播規律研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等實際問題的人才”,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上述文字中的數字統計截至2022年10月24日)
【教研室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