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概況:
腫瘤精準醫學和病理研究所于2018年成立,由張灏教授擔任所長。研究所将基礎、轉化和臨床研究緊密結合,多學科交叉,打造一個特色鮮明的創新型研究機構。已經在炎癌代謝和腫瘤幹性細胞新機制、基于外泌體技術的液态活檢和腫瘤疫苗、新型藥物靶點的轉化和個體化腫瘤治療等方向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别是針對突變非依賴腫瘤發現異常剪接産生的嵌合RNA,并研發了相應的診斷靶标和治療靶點。自2018年研究所成立以來,在PNAS(2篇)、JEV、Mol Cancer、Clin Can Res(共兩篇,含封面亮點)、Oncogene、iScience(Cell出版社首個綜合科學期刊)、Cancer Lett等雜志發表十餘篇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成果之一被中國抗癌協會和廣東省抗癌協會“腫瘤宣傳周”選做優秀科普作品。其他相關成果被中國科學、國家基金委、人民(日報)網等媒體報道。團隊在張灏教授領導下探索“本科-研究生-博士後互動式”新型培養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培養的本科生獲得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4項,并發表多篇SCI論文。培養研究生和本科生獲得第三屆大灣區醫學與健康發展論壇一等獎和太阳集团app首页生命科學創新獎二等獎。研究所長期與美國的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Johns Hopkins,荷蘭的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University of Groningen,澳大利亞的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香港理工大學以及多所醫院等開展合作。團隊已建立我國食管癌多中心臨床試驗基地、多個研發平台(腫瘤外泌體早篩平台、外泌體疫苗平台、RNA激活靶向治療平台等)、腫瘤和重大疾病病人關系的研究和診治聯盟等。
研究方向:
1.腫瘤幹性和炎癌通路;
2.突變非依賴腫瘤和RNA異常剪接;
3.外泌體液體活檢和免疫治療;
4.抗體導向的RNA激活技術用于外泌體治療。
科研團隊介紹:
張灏,太阳集团app首页太阳集团1088vip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指導教授、腫瘤精準醫學和病理研究所所長。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标志專業委員會外泌體技術專家委員會(CSEMV)主委。Annals of Medicine腫瘤學主編,Cancer Letters、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Circulating Nucleic Acids、Scientific Report編委。在國際主流雜志Mol cancer、JEV、Clin Can Res、PNAS、Oncogene、iScience、Cancer Lett等雜志發表數十篇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全國消化道臨床研究十佳大獎”、“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首屆廣東省醫學科技二等獎”。主編和參編多部由Springer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和人民衛生出版社等出版的腫瘤、外泌體和RNA剪切領域的學術專著。獲批十餘項臨床診療領域的國内外專利,并申報和主持了多項相關的臨床試驗。專注我國高發惡性腫瘤的診治的轉化研究和應用,特别是針對非突變依賴性腫瘤的外泌體液體活檢和免疫治療,包括無創性唾液外泌體檢測、基于嵌合RNA的外泌體疫苗、外泌體包裹的抗體導向RNA藥物等。
王露,太阳集团app首页太阳集团1088vip副教授,太阳集团app首页附屬第一醫院博士後。研究方向:我國高發惡性腫瘤的診治的轉化研究和應用,包括外泌體液體活檢和免疫治療。在研究領域一流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收錄文章8篇,包括TOP期刊PNAS、Oncogene、Cancer Lett等,其中單篇最高他引次數将近80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課題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1項,參與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0年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董洪梅,太阳集团1088vip腫瘤精準醫學和病理研究所講師,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标志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委員。Cancer Lett和Oncogene等雜志的審稿專家。先後主持和參加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lin Cancer Res、PNAS、Oncogene、J Pathol等主流雜志發表論文多篇。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廣東省醫學科技獎等多項獎勵。主要研究方向是腫瘤的發病機制研究并從基礎到臨床轉化包括外泌體液體活檢、炎症和腫瘤幹細胞等方面研究。
地址:廣州市黃埔大道西601号太阳集团app首页成教樓103
郵編:510632
電話:020-85224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