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1088vip由原基礎醫學院于2020年11月更名而成;2016年7月,學校對原醫學院進行重組,成立基礎醫學院。學院設有臨床醫學系、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學科建設與發展中心、教學改革與教師發展中心和中國病理生理雜志編輯部;人體解剖學系、組織學與胚胎學系、生理學系、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系、病原生物學系、病理學系、病理生理學系、藥理學系、系統生物醫學系10個基礎醫學教學科研單位;血液學研究所、眼科學研究所(國際眼表疾病協同研究中心)、腫瘤精準醫學和病理研究所、老年免疫學研究所、醫保大數據研究所、太阳集团app首页分子醫學病毒研究所、太阳集团app首页康泰生物疫苗産業研究院/疾病預防控制研究院大數據決策研究所8個研究機構;基礎醫學形态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人體解剖學實驗教學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4個教學實驗平台和田家炳醫學實驗研究中心1個公共科研實驗平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病理生理重點實驗室、病毒緻病及防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小核酸藥物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教育廳老年科學粵港澳高校聯合實驗室、胚胎發育與圍産醫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靶向藥物臨床轉化中心6個科研平台。

病理學、血液病學為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免疫學、醫學與大健康為廣東省重點學科。擁有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公共衛生(MPH)專業學位授權點和藥學(臨床藥理學)專業學位招生方向,擁有基礎醫學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及博士後流動站。設有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2個本科專業,其中臨床醫學專業為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入選教育部、衛生部共同組織實施的“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學院有廣東省基礎醫學教學示範中心1個以及18門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國家級一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一流課程

現有教職工181人,其中正高職稱46人、副高職稱57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9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0人。國家級人才、雙聘院士、國家高端外國專家人才、“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對象、“廣東特支計劃”入選者、珠江學者、廣東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廣東省優秀青年教師等各類人才20人次。

目前全院在研各類科研基金162項,在研課題經費6716.3萬元。近五年學院獲批各類項目共計214項, 其中,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0項(面上項目38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9項、重大項目1項、外國青年學者項目1項,外國優秀青年項目1項),其他國家級項目4項,國家實驗室(廣州實驗室)重點專項1項、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共計58項。近年,學院獲得教育部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1項;《中國病理生理學雜志》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獎,入選2022年獲得首屆廣東出版政府獎(期刊獎)。學院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瑞典、波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開展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

學院現有在校生156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7人(含外招生4人),碩士研究生425人(含外招生6人),本科生1063人(含外招生407人)。在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和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機遇下,我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以國家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需求為導向,面向醫療衛生大健康行業,聚焦卓越醫學人才培養目标,堅持提升醫學生職業勝任力的教育方向,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與“三全育人”的醫學思政教育體系。近年來多名學生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研究暨實驗設計論壇全國總決賽等獲得獎勵。

 

(上述文字中的數字統計截至20239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