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概況:
血液學研究所是在1982年由國務院僑辦批準成立的血液病研究室基礎上,于2001年4月由醫學院血液病研究室、第一臨床醫學院血液科和第二臨床醫學院血液科共同組成為研究所的。在國内外著名的血液病學專家郁知非(二級教授)和張愛誠(三級教授)的領導下,血液病學專科發展迅速,1981年獲批為血液病學碩士點,1985年獲血液病學專業博士學位授權,是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培養基地之一。1995年被評為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重點建設專科和校級211重點學科,2002年為血液病學國務院僑辦重點專科。
血液學研究所目前有專職研究人員10人(具有高級職稱9人、中級1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珠江學者講座教授1名,名譽教授1名,客座教授9名。
近年已獲得科研資助項目100多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國際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合作重點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基金、專項出版基金和國際交流項目28項、中德和中波科技合作項目各1項、教育部基金項目4項、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項、面上基金和博士啟動基金16項;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專項2項、以及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州市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和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廣東省教育廳重點科技創新項目等研究基金、廣東省醫學科研基金、僑辦和太阳集团app首页科研創新項目等。科研成果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和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4項,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和三等獎1項等。有關白血病和腫瘤的BCL2、VEGF、端粒酶活性的反義核酸及siRNA、BCL11A/B-siRNA、PPP2R5C-siRNA、白血病DNA疫苗、抗血液腫瘤的特異性T細胞克隆以及疾病預後相關T細胞克隆和EBV特異TCR轉基因克隆等已獲授權發明專利20多項。主編論著2部,在國内外專業雜志發表論文400多篇,其中在《Nature》《Cell Stem Cell》《Immunity》《Lancet Oncol》《Cell Res》《Mol Cancer》《J Hematol Oncol》《Adv Sci》《Nat Sci Rev》《Clin Transl Med》《J Leuko Biol》《J Transl Med》《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Biomark Res》《BMC Cancer》《Cancer Cell Int》《Cell Biol Toxicol》《Human Immunol》《Chin J Cancer Res》和《Stem Cell Res Ther》等SCI收錄雜志發表論文200多篇。
研究方向:
1、造血發育、造血幹細胞基礎和應用研究
2、血液腫瘤免疫治療基礎研究
3、血液腫瘤分子發病機制與靶向治療基礎研究
4、血液免疫相關疾病分子發病機制
人員組成:
1.蘭雨,博士,研究員,碩士和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首批引進人才
2.李揚秋,博士,研究員,II級教授,碩士和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
3.李萡,博士,博士後,研究員,碩士和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廣東省“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
4.吳秀麗,博士,博士後,研究員,碩士和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珠江新星,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廣東省“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
5.何冬梅,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6.劉革修,博士,副研究員,碩士和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
7.曾成武,博士,博士後,副研究員,碩士和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珠江新星
8.徐玲,博士,副研究員(綠色通道聘),碩士生導師
9.陳少華,碩士,正高級實驗師,長期從事血液免疫分子生物學實驗研究工作
10.譚廣銷,實驗師,長期從事細胞培養和動物模型實驗工作
地址:廣州市黃埔大道西601号太阳集团app首页醫學院九樓
郵編:510632
電話:020-8522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