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28 發布人:
2018年3月基礎醫學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學科方向主要集中在免疫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人體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病原生物學和病理學5個方向,學科健全,學術隊伍結構合理,研究方向穩定,具有充足的科研經費和較好的科研成果,培養條件和培養人才質量良好,學術交流與合作頻繁,管理制度和機構健全,具有鮮明的特色。現将近一年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人才培養
大力支持人才和教材建設,遵循《太阳集团app首页人才引進暫行辦法》(〔2017〕120号)文件精神,對近三年引進人才參與新上崗教師教學技能培訓;學院在博士、碩士招生指标上對引進人才予以傾斜;鼓勵引進人才帶領學生積極申報各項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學院邀請包括“國家傑青”、“珠江學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入選者和國際醫學期刊主編在内的國内外專家35人次,舉辦“暨醫名師講壇”等學術交流活動共27場。《生理學》課程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參編國家級“十三五”規劃教材兩部。
鼓勵合作培養,緊抓人才培養質量。2018年招收碩士生研究生35名(其中來華留學生1名),博士生研究生8名,2名碩士研究生在香港理工大學進行合作研究。碩士、博士生研究生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51篇,其中SCI收錄34篇,在境内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并做口頭報告有5名學生,1名同學獲得太阳集团app首页學術創新論壇成果獎。7人獲國家獎學金,100%學生獲國家助學金和學業獎學金,獎學金金額達196萬多元。43名碩士生研究生畢業,9名博士生研究生畢業,其中1名博士生獲得2018年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畢業生榮譽稱号,其中1名碩士生獲得了2018年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畢業生的稱号,1名博士生獲得2018廣東省優秀畢業生榮譽稱号。碩士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研究生就業率均為100%。所有學位論文送審,通過率為100%。
二、師資隊伍
以人才引進、人才培養等方式,進一步優化現有的學科人員結構,構築具有高素質、高勝任力的創新人才和學術骨幹團隊,為研究生培養及學科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本年度引進并報到了高層次人才4名,其中第三層次1人(美國埃默裡大學),第四層次3人。2018年新增認定了2位博士生導師以及2位碩士生導師。現有博士生導師24人。另外,在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教師們不忘初心,踐行育人使命,湧現出了一批先進模範。柏志全教授思品優良,積極投入教學改革,學術成就顯著,榮獲2018年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尹芝南教授作為海外高新人才為國服務,成績突出,榮獲2018年“中國僑界貢獻獎”二等獎。宣傳正能量,傳承愛校和不畏艱苦的精神。2018年,學院拍攝了《暨醫—峥嵘歲月稠》微視頻,攝制團隊采訪了數位太阳集团app首页醫學院初創時的親曆者,講述了太阳集团app首页醫學教育起步階段的艱辛和第一代暨醫人身上的寶貴品質,在全球暨醫人中反響熱烈,該作品獲“太阳集团app首页2018年優秀新聞作品獎”。
三、科學研究
科研項目和總經費取得曆史性突破,高質量論文也顯著增加。獲批各類項目共計41項,獲批經費3855.2萬元,較上一年度增長270.16%。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項目也取得了零的突破。其中,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項(包括國家重大項目1項、國家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7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項、應急項目2項),較去年增幅60%,獲批經費1178.2萬元,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97篇,其中A1區論文44篇。學院投入300萬元用于實驗室修繕,改善實驗平台。并獲批張灏教授團隊和藥理學實驗平台建設。
四、社會服務
學科在制定行業标準和創辦學術期刊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18年12月,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标志專業委員會外泌體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太阳集团app首页張灏教授領銜的專家團隊執筆撰寫的《外泌體研究、轉化和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正式在線發表于《轉化醫學雜志》。這是中國國内權威發布的第一個外泌體研究臨床轉化的專家共識。該共識在推動國内外外泌體研究相關标準與規範的建立,理性引導技術轉化,腫瘤臨床實踐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院病理生理學系創辦的《中國病理生理雜志》在2018年度的基礎醫學類綜合排名第一(已經連續9年排名第一)。根據“中國知網”統計,本刊機構用戶總計3730個,分布在24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法國國防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日本國會圖書館、韓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等。本刊推動我國病理生理學發展、促進國内外學術交流、培養優秀人才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明年要借助高水平大學和雙一流學科建設、基礎醫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獲批優勢,繼續提升學科隊伍,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以及加強人才建設,優化學科方向,繼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提高研究水平,加強社會服務,加快學科的建設。
太阳集团app首页基礎醫學院基礎醫學學科建設管理中心
2018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