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費嘉教授團隊研發miR-181a的小RNA激活(saRNA)藥物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耐藥性治療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

發布時間:2023-05-12 發布人:

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的治療中,患者出現伊馬替尼耐藥給臨床治療帶來挑戰。随着第二代和第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藥物的上市,以ABL1突變為特征的BCR-ABL1依賴性耐藥的CML治療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對于無ABL1突變的CML,由于耐藥的相關機制尚未明确,臨床還沒有公認有效的治療方案。非編碼RNA中的miR-181a 是在CML癌細胞中低水平表達的抑癌基因,具有重要的預後意義,在BCR-ABL1非依賴性耐藥CML細胞中則表現出更低水平地表達,可能是克服CML細胞BCR-ABL1 非依賴性耐藥性的潛在靶标。

來自廣州太阳集团1088vip的費嘉教授團隊利用多組學鑒定出miR-181a的靶基因PPFIA1,并使用miR-181a mimic和PPFIA1-siRNA在體内外抑制了 Imatinib耐藥的CML細胞的生長。通過磷酸化陣列分析發現PPFIA1-siRNA顯著降低了c-kit的磷酸化水平,進一步通過流式細胞術檢測到miR-181a mimic和PPFIA1-siRNA降低了Imatinib 耐藥的CML細胞中CD34+和c-kit+細胞的比例,這表明miR-181a/PPFIA1可能是通過抑制白血病幹細胞的自我更新的原理來克服CML的耐藥性。

費嘉教授團隊進一步利用生物信息技術設計出能有效激活内源性miR-181a的saRNA(small activating RNAs),相比181a mimic能更有效、更持久地抑制CML耐藥細胞生長。

這項成果以題為“PPFIA1-targeting miR-181a mimic and saRNA overcome imatinib resistance in BCRABL1-independent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by suppressing leukemia stem cell regeneration.”的研究論文于5月3日在線發表在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雜志上。

太阳集团app首页為第一作者單位。太阳集团app首页碩士生蘇睿、李楚婷、王秀元和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一附屬醫院外科李震東副主任醫師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太阳集团app首页費嘉教授、深圳技術大學博士後張科達、太阳集团app首页聶紅教授和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腫瘤内科胡海燕主任醫師為共同通訊作者。

該研究緻力于探讨miR-18la及其靶基因PPFIA1在克服CML細胞BCR-ABL1非依賴性耐藥中的作用,設計開發針對miR-181a的saRNA激活新技術,通過比較saRNA激活的内源性pri-miR-l81a與外源性miR-18la mimics在克服CML細胞耐藥中的效果差别,探讨小核酸saRNA在治療CML耐藥患者中的可能性和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