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4-07 發布人:
食管癌作為病情兇險的惡性消化道腫瘤,其發病率在全球惡性腫瘤中排第7位,死亡率排第6位。我國是食管癌的高發國家。食管癌的準确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導緻其診斷及治療進展相對滞後。臨床上主要治療手段還是以手術和放化療為主,缺乏相應的靶向治療,也沒有合适的标志物和手段進行篩查和早診,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
我院張灏教授團隊長期以來一直專注食管癌的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聯合河南和粵東地區等食管癌高發地區單位,并與國外專家合作組成國内外合作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研究:包括食管鱗癌動物模型的建立、腫瘤标本庫的建設、雙特性型抗體的鑒定、食管癌中突變之外的嵌合RNA的發現、唾液外泌體的液體活檢、外泌體腫瘤疫苗的研發,以及老藥在食管癌中的新型靶點研究等,并開展了一系列臨床試驗。針對食管鱗癌病因不明這一難題,合作團隊開展了食管鱗癌微生物菌群的研究。
微生物菌群和人類健康及疾病的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口腔菌群是一個人體“微生物菌群大戶”。口腔菌群和全身各種疾病關系密切。我國是牙周病大國,口腔菌群和全身腫瘤的深入研究才剛剛開始。由于解剖位置毗鄰,食管癌和口腔菌群關系密切,其中牙龈卟啉單胞菌作為一種革蘭氏陰性厭氧球杆菌,是口腔關鍵緻病菌之一。團隊發現其在食管癌發生發展起重要作用,并且具有診斷,治療和預防價值。
近日,我院張灏教授參與合作完成的研究項目《牙龈卟啉單胞菌誘發微生态失衡促進食管癌發生發展的機制及應用》榮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由河南科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北京腫瘤醫院、太阳集团app首页及河南科技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