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嘉

醫學分子生物學/中西醫結合基礎 教授

個人簡介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科專業:醫學分子生物學/中西醫結合基礎

研究方向:

科學研究方向:(1)血液腫瘤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s)功能研究;

         (2)中藥及天然産物靶标鑒定研究;

         (3)小核酸藥物與mRNA疫苗開發

         (4)系統生物學與醫藥應用。

教學研究方向:(1)醫學人文精神培育與醫學生成長;

         (2)系統生物學與P4醫學模式;

         (3)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課程思政建設。

行政職務:廣東省小核酸藥物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電子郵箱:tfeijia@jnu.edu.cn

個人簡介:費嘉,太阳集团app首页(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廣東省高水平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藥學)大學,基礎醫學院生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小核酸藥物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6月獲太阳集团app首页臨床醫學博士學位 (血液内科)、2005年6月獲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博士後(生物芯片與生物信息學方向)。美國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NY, USA)訪問學者(白血病幹細胞、正常造血幹細胞與造血調控)。目前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藥重點項目(排名第2)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項目、廣東省和廣州市重大科技計劃項項目。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三等獎2項 (排名第1)。近年以通訊作者在Clin Cancer Res(2020)、BMC Biology(2020)、Mol Ther-Oncolytics(2021) 、Mol Ther-Nucleic Acids(2020,2019) 等雜志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 以第一發明人獲得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10項。主編學術專著《小核酸藥物開發技術》。 


學習經曆


2012/03~2013/03  Hematology/Onc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Los Angeles 訪問學者。


2011/03~2012/02  McArdle Laboratory for Cancer Research,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訪問學者


2010/03~2011/03  Human Oncology and Pathogenesis Program (HOPP),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SKCC),NY, USA.訪問學者.


2003/9~2005/7    南方醫科大學基因工程研究所 分子生物學專業博士後, 副主任藥師


2000/9~2003/7    太阳集团app首页醫學院血液病研究所 血液内科,獲醫學博士學位


1990/9~1993/7    同濟大學醫學院 心血管内科,獲碩士學位


1983/9~1988/7    安徽醫科大學 臨床醫學系,獲學士學位



工作經曆


2016.11.10~       廣東省小核酸藥物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主任


2008/10~         太阳集团app首页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教授


2005/7~ 2008/9     太阳集团app首页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副教授


1993/7~ 2000/8     東莞市亞洲制藥有限公司 新藥開發主管, 主管藥師


1988/7~ 1990/8     安徽省廬江縣人民醫院内科 住院醫師



主要論文


一、科學研究論文

1.Yin Z#, Su R#, Ge L#, Wang X#, Yang J , Huang G, Li C , Liu Y, Zhang K*, Deng L**, Fei J*. Single-cell resolution reveals RalA GTPase expand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facilitating of BCR-ABL1-driven leukemogenesis in a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mouse model. Int J Biol Sci. 2023; 19(4): 1211-1227. doi: 10.7150/ijbs.76993corresponding author

2.Su R#, Li C#, Wang X#, Li Z, Wen Z, Yin Z, Huang G, Liu Y, Yang J, Hu H*, Nie H*, Zhang K*, Fei J*. PPFIA1-targeting miR-181a mimic and saRNA overcome imatinib resistance in BCR-ABL1-independent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by suppressing leukemia stem cell regeneration. Mol Ther Nucleic Acids. 2023 May 4;32:729-742. doi: 10.1016/j.omtn.2023.04.026. eCollection 2023 Jun 13. ( corresponding author

3.Huang G#, Yin Z#, Wang X#, Li Z#, Wen Z, Su R, Li C, Liu Y, Yang J,Hu H*, Nie H*, Zeng X*, Fei J*. System analysis of Huang-Lian-Jie-Du-Tang and their key active ingredients for overcoming CML resistance by suppression of leukemia stem cells. Phytomedicine. 2023 Aug;117:154918. doi: 10.1016/j.phymed.2023.154918. Epub 2023 Jun 9 ( corresponding author

4.Yin Z, Lv Y, Deng L, Li G, Ou R, Chen L, Zhu Y, Zhong Q, Liu Z, Huang J, Wu H*, Zhang Q*, Fei J*, Liu S*.Targeting ABCB6 with nitidine chloride inhibits PI3K /AKT signaling pathway to promote ferroptosis in multiple myeloma. Free Radic Biol Med. 2023 Apr 10; 203:86-101. doi: 10.1016/j.freeradbiomed.2023.04.003. Online ahead of print.. (corresponding author

5.Zhang Z, Ji W, Huang J, Zhang Y, Zhou Y, Zhang J, Dong Y, Yuan T, Yang Q, Ding X, Tang L, Li H, Yin J, Wang Y, Ji T, Fei J*, Zhang B*, Chen P*, Hu H*.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phenotypes in malignant tissues and pleural effusion from advanced osteoblastic osteosarcoma patients. Clin Transl Med. 2022 Nov; 12(11): e1072. doi: 10.1002/ctm2.1072. corresponding author 

6.Yin Z, Huang G, Gu C, Liu Y, Yang J, Fei J*. Discovery of berberine that targetedly induce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both BCR-ABL and T315I BCR-ABL through recruiting LRSAM1 for overcoming imatinib-resistance. Clin Cancer Res. 2020 Aug 1;26(15):4040-4053. doi: 10.1158/1078-0432.CCR-19-2460. Epub 2020 Feb 25.corresponding author

Comment on

All Our Wisdom is Stored in the Trees - Degrading BCR-ABL with Berberis Vulgaris. Elf SE. Clin Cancer Res. 2020 Aug 1; 26(15): 3899-3900. doi: 10.1158/ 1078-0432.CCR-20-0829. Epub 2020 May 12.PMID: 32398325

7.Gu C, Yin Z, Nie H, Liu Y, Yang J, Huang G, Shen J*, Chen L*, Fei J*. Identification of berberine as a novel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via targeting UHRF1. BMC Biology 2020Mar 25; 18(1):33 DOI:10.1186/s12915- 020- 00766-8 (corresponding  author)

8.Liu Y, Li C, Su R, Yin Z, Huang G, Yang J, Li Z*, Zhang K*, Fei J*. Targeting SOS1 overcomes imatinib resistance with BCR-ABL independence through uptake transporter SLC22A4 in CML. Mol Ther-Oncolytics. 2021 Nov 20; 23:560-570.doi: 10.1016/j.omto.2021.11.010. eCollection 2021 Dec 17. (corresponding  author)

9.Yang J, Yin Z, Li Y, Liu Y, Huang G, Gu C, Fei J* The identification of Long non-coding RNA H19 target and its function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 Mol Ther-Nucleic Acids. 2020 Mar 6;19:1368-1378. doi: 10.1016/ j.omtn. 2020.01.021. Epub 2020 Jan 25.corresponding  author

10.Yang J, Cao D, Zhang Y, Ou R, Yin Z, Liu Y, Huang G, Gu C, Chen S, Fei J*. The role of phosphorylation of MLF2 at serine 24 in BCR-ABL leukemogenesis. Cancer Gene Ther. 2020 Feb; 27(1-2):98-107. doi: 10.1038/s41417-019-0152-4. Epub 2019 Dec 12.corresponding  author

11.Gu C, Liu Y, Yin Z, Yang J, Huang G, Zhu X, Li Y, Fei J*. Discovery of the Oncogenic Parp1, a Target of bcr-abl and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in mir-181a/PPFIA1 Signaling Pathway. Mol Ther -Nucleic Acids. 2019June 07166:1-14 (First published: February 08, 2019) DOI: 10.1016/j.omtn. 2019.01.015corresponding  author

12.Zhou Y, Yang D, Yang Q, Lv X, Huang W, Zhou Z, Wang Y, Zhang Z, Yuan T, Ding X, Tang L, Zhang J, Yin J, Huang Y, Yu W, Wang Y, Zhou C, Su Y, He A, Sun Y, Shen Z, Qian B, Meng W, Fei J, Yao Y, Pan X, Chen P, Hu H*. Single-cell RNA landscape of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and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 in advanced osteosarcoma. Nat Commun. 2020 Dec 10;11(1):6322.  doi: 10.1038/ s41467- 020- 20059-6.


二、教學研究論文

1.費嘉。醫學人文素質培育在構建生物化學“課程思政”體系中的理念與方法探索. 生命的化學, 2021, 41(7):1589-1593 (DOI: 10 .13488/j.smhx.20210106)

2.費嘉。後基因組時代預測性、預防性醫療、個體化治療和個體參與醫學模式對醫學教育的影響。中華醫學教育雜志 2015;35(1)11-14

3.費嘉、劉譽。綜合性大學醫學院生物學相關學科發展面臨的困境和策略選擇。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 2014;13(4)221-223

4.費嘉。醫學教育中的人文精神重塑與對策研究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 2014;34(5)702-705

5.谷景義 朱雪嬌 李育敏 費 嘉* 研 究 生 雙 語 帶 教 的 實 踐 體 會 《南方醫學教育》 2011年第1期(*通訊作者)

6.費嘉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醫學本科教育的影響。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8 第4期6-8(第一作者)

7.費嘉, 劉譽。系統生物學時代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面臨的新挑戰。高教研究與探索 2008第1期78-80(第一作者)

8.費嘉,周羽竝,宇麗,蔣建偉。多元文化背景醫科學生的生物化學教學方法探讨 南方醫學教育2008第2期19-20(第一作者)

9.費嘉,劉譽 系統生物學-中西醫結合的平台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7,28(8):66-68。



三、科學研究基金項目

1. 2022年廣州市重點研發計劃農業和社會發展科技專題創新藥物與高端醫療器械研究開發方向,項目編号:202206010063,國家Ⅰ類新藥miRNA-21反義寡核苷酸局部注射抗骨肉瘤臨床前研究100萬 2022.4-2025.3在研,主持

2. 2021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開放課題,K202113,小檗堿靶向自噬降解BCR-ABL1多位點突變融合蛋白及抗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耐藥的新機制,2021.7-2023.6,3萬元,在研,主持

3. 201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1830114,基于腸道微生态的變化探讨濕熱證的生物學基礎及相關方劑的作用機制。2019/1-2023/12,直接費用294萬(排名第2)

4. 2017年廣東省科技發展專項(公益研究與能力建設專項), 2017B 030303001,基因編輯RalA條件表達小鼠并構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幹細胞研究模型. 2017/04 -2019/12,100萬,結題,主持

5. 2016年廣東省科技計劃公益研究與能力建設專項(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聯合科研專項)2016A020226027,中藥單體小檗堿克服慢性粒性細胞白血病BCR-ABL T315I 突變引起的耐藥性及泛素化機制研究。2016/04- 2018/12, 30萬,結題,主持。

6. 2016廣州市産學研協同創新重大專項民生科技專題項目, 201604020140,RalA GTP酶調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及伊嗎替尼的藥物敏感性研究,2016/04-2019/03,100萬元,結題,主持

7.201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第二批科研專項,JDZX2015119,中藥單體小檗堿克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BCR-ABL T315I突變耐藥性的機制研究,2016/01-2018/12, 15萬元,結題,主持。

8. 2014年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公益研究與能力建設專項), 2014A020212729,基于siRNA專利的靶向抑制RalA GTP酶活性逆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耐藥性的實驗治療, 2014/09-2016/10,2014A020212729, 5萬元,在研,主持。

9.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S2013010013462, miRNA-181a 靶向抑制小G蛋白RalA調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耐藥性及其磷酸化信号通路研究, 2014/09-2016/10, 5萬元,已結題,主持。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170496,人miRNA-181a 靶向抑制癌基因RalA及在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中的功能研究。2012/01-2012/12, 14萬元,已結題,主持。


四、教學研究項目

1.2022年度廣東省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指導委員會研究重點課題:在線開放 課程推動課程思政建設——“醫學生物化學”在線開放課中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 探索研究。(排名第1

2.2022年太阳集团app首页課程思政改革示範項目--示範課堂:生物化學緒論(排名第1

3. 太阳集团app首页2021年度醫學教學與教育管理改革研究項目(課程思政類):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課堂應用。(排名第1

4. 2020太阳集团app首页研究生教育教學優秀成果培育項目:基于系統生物學理念的《醫學分子生物學》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排名第1

5. 2019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二十二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專項):基于醫學人文素質培育的案例分析法在生物化學”“課程思政體系中的探索與實踐(排名第1

6. 2014年度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培育項目:綜合性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學課程系列的定位和建設(第二類項目) (排名第188016309146

7. 2014 年度太阳集团app首页教育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綜合性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學課程系列的定位和建設(55610135)(排名第1

8. 2014太阳集团app首页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系統生物學時代研究生醫學分子生物學教學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研究。(負責人)

9. 2012年太阳集团app首页申報廣東省研究生示範課程(醫學分子生物學)培育項目。項目編号:51000122資助金額7.7250萬元(排名第1

10. 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研究項目: 醫學模式轉變對醫學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課題批準号:2010tjk326.(排名第1

11. 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10年度醫學教育研究立項課題:以疾病研究為中心,自主設立分子醫學二級學科(研究生)招生平台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項目編号:2010-17-06. (排名第1

12. 2010年太阳集团app首页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打破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界限,設立分子醫學招生平台的構想。項目編号:50623061, 資助金額0.6萬元(排名第1

13. 2009年太阳集团app首页研究生精品課程醫學分子生物學課程。項目編号:50623021, 資助金額3萬元(排名第1



學術著作


1小核酸藥物開發技術/費嘉 主編.—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380千字,2011.8(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 (主編)

2.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英文版)/藥立波、蔔友泉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368千字,2020.1(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規劃教材) (參編)

3.醫學分子生物學(本科教材)馬文麗、德偉 主編,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3.12(參編)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規劃教材醫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生教材),馬文麗 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參編).

4.核酸分子雜交技術,馬文麗,鄭文嶺 主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7(參編).

5.冠心病學,江鳳林,楊侃 主編。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5(參編).


獲獎及榮譽 


一、科學研究獲獎及榮譽

1. 費嘉,聶紅,陰钊,孟蘭貞,葉開和,陳利國. 2022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技術發明二等獎:基于系統生物學的中藥活性成份關鍵技術及其在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中的應用。項目編号: 2022-340-R01(項目負責人費嘉)(授獎時間2023.6 

2. 費嘉、胡海燕、張洹、古春明、陰钊、豐茂曉、朱雪嬌。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類三等獎): 小核酸在白血病/腫瘤中的靶向抑制作用及其磷酸化信号通路研究.項目編号:C14-3-01-R01(項目負責人費嘉)(授獎時間2017.2)

3. 2011年廣東省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論文題目:hsa-miR-181a靶向作用RALA影響白血病K562細胞的生長和凋亡(研士究生 李育敏)

4. 費嘉、胡海燕、張洹、何冬梅、劉譽、李育敏、谷景義。201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類三等獎): 以mRNAs和microRNAs為靶标的反義寡核苷酸設計及抗腫瘤實驗研究。項目編号:  B14-0-3-02-R01 (項目負責人)(授獎時間2011.3)

5. 費嘉、張洹、何冬梅。200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三等獎): 靶向抑制VEGF等癌基因表達對髓系白血病化療增敏效應研究. 項目編号:A04-0-3-02-R01. (項目負責人)(授獎時間2010.3)

6. 費嘉.2007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The Role of Non-Coding RNAs in Cancer.”專業會議授于國際學者訓練獎(AACR-AstraZeneca International Scholar-in-Training Award Oct.31 – Nov.3, 2007,Cambridge, Massachusetts:  Functional Study of Leukemia-related microRNAs Using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二、教學研究獲獎榮譽

1. 2022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關于開展第二屆高等教育研究優秀成果獎學術論文類三等獎:醫學人文素質培育在構建生物化學“課程思政”體系中的理念與方法探索。

2. 2021第十屆太阳集团app首页教育成果二等獎:認知-情感-行為模式分析案例教學法在醫學生物化學“課程思政”體系建設中的理論與實踐。費嘉、範駿、宇麗、蔣建偉、陳顔、陳果、張嘉晴、陳萬群、吳顔晖

3. 2019第九屆太阳集团app首页教學成果獎項太阳集团app首页教學成果二等獎:基于案例解讀的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在培育醫學生人文素質中的創新與實踐。費嘉、劉譽、宇麗、蔣建偉

4. 2017第八屆太阳集团app首页教學成果二等獎:基于系統生物學理念的《醫學分子生物學》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費嘉、劉譽、宇麗、武嘉芊、蔣建偉


專利


1.費嘉,劉燕君 一種靶向抑制SOS1基因表達的siRNA及其應用。專利申請号:ZL202010903632.4專利申請日:2020年09月01日,授權日期:2022.02.01

2. 費嘉、楊菊華。lncRNA H19的靶蛋白PCBP1及其應用(發明專利,專利申請号:ZL2018108757446 專利申請日:2018.8.2 授權日期:2022.1.11

3. 費嘉、古春明、劉燕君。小檗堿介導的UHRF1基因抑制及其在制備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藥物中的用途(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2010119970.9,專利申請日:2020.2.26,授權日期:2021.8.24)

4. 費雲昊;費嘉;豐茂曉;陰钊;古春明;楊菊華 小檗堿在制備克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耐藥性藥物或抗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藥物增敏劑中的應用 (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1610125214.0 ,專利申請日:2016.03.04,授權日期:2018.10.09)

5. 費嘉;古春明;駱小闖;豐茂曉;陰钊;朱容萱;李天夫;王瑞瑞;趙于漁;梁偉鵬。 一種針對mir-99a種子序列的微小反義寡聚核苷酸及其應用(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1510051573.1,授權時間:2018.5.8)

6. 費嘉、胡海燕、張洹、駱小闖、豐茂曉、古春明、陰钊,朱容萱,李天夫、趙于漁、王瑞瑞、梁偉鵬。針對微小RNA-21種子序列的反義寡聚核苷酸及應用,(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1310304132.9, 授權時間:2015.11.4

7. 費嘉;朱雪嬌;駱小闖;李育敏、胡海燕、張洹、李天夫、朱容萱、趙于漁、王瑞瑞、梁偉鵬)。抑制PPFIA1基因表達的siRNA及其應用(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1210234611.3,授權時間:2014.8.6)

8. 費嘉;谷景義,朱雪嬌,駱小闖,李育敏。抑制PDCD4基因表達的siRNA及其應用(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1210183751.2,授權時間:2013.9.4)

9. 費嘉;李育敏;谷景義;朱雪姣;姚君琳;林春燕;黃康康;李燦峰.RalA基因的小幹擾RNA在制備抗白血病藥物中的應用.(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1010157678.2,授權時間:2011.11.16)

10. 費 嘉;蘭菲菲;劉 譽.一種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的miR-21反義寡核苷酸及其應用。(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0710032809.2,授權時間:2010.9.29)

11. 費 嘉;蘭菲菲;劉 譽.一種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的miR-181a反義寡核苷酸及其應用。(發明專利,專利号:ZL200710032811.X,授權時間:2010.9.29)

12.張洹;費嘉.抑制VEGF表達的mRNA反義核酸及應用(發明專利,專利号:ZL03139788.3,授權時間:授權時間:2006.3.8)。



學術兼職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醫學部血液學基金項目評議人(612714)


2.中國教育部學位中心優秀研究生論文評審專家


3.廣東省小核酸藥物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3.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4.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編委


5.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6.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7.美國血液學會(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ASH ) 國際會員(International member)


6.國際專業雜志特約審稿專家


Leukemia


Cancer Research


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


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