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18 發布人:學院辦公室
3月15日,太阳集团1088vip病原生物學系楊光教授與環境學院曾永平教授合作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影響因子:10.588)在線發表題為“Exposure to 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 reduces regeneration and growth in planarians”的研究論文。
全世界已經累積生産近百億噸塑料,随着時間的推移,塑料在環境中會以不同的方式被研磨消耗,部分最終演變成直徑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顆粒。微塑料在環境中不斷積累,可以通過水、食物和空氣等途徑暴露于人類從而威脅人體健康,但微塑料是否會對幹細胞産生危害尚不清楚。
渦蟲具有腦、眼、神經、肌肉、腸、腎、卵巢、睾丸等器官,是三胚層生物中唯一存在完全再生能力的生物。其體内多能幹細胞比例高達30%,著名遺傳學家摩爾根發現将渦蟲切割成279塊,每個小組織塊仍可以重新再生成完整的個體。這種超強的再生能力在自然界是無與倫比的,因此,渦蟲是研究幹細胞發育分化、器官形成,生長和再生的絕佳動物模型。
該研究将渦蟲暴露于不同粒徑與濃度的微塑料後,發現微塑料抑制渦蟲的生長和再生,減少全能幹細胞的比例,影響細胞凋亡,促進氧化應激。微塑料作用下渦蟲幹細胞标記基因piwiA、piwiB和增殖相關基因PCNA表達受到抑制。通過蛋白質組學測定,該研究還發現微塑料損傷幹細胞可能依賴于Notch和TGFβ/SMAD信号通路,證明環境中廣泛存在的微塑料對幹細胞産生損傷,為探索微塑料與相關疾病的關聯研究提供重要線索,也為環境微塑料的治理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
太阳集团1088vipMPH專業碩士生高天宇(導師:楊光)、環境學院博士後孫冰冰(合作導師:曾永平)、山東理工大學徐振彪副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環境學院曾永平教授和我院病原生物學系楊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原文鍊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200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