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29 發布人:
冬月已悄悄溜走了一半,暖陽卻仍然照耀着廣州塔。2021級臨本1班42名同學來到團日活動的目的地——廣東省博物館。進入博物館,空間組織層層相扣,展廳、回廊、中庭與整體結構緊密結合,由内向外逐層展開,博物館這才摘下了她神秘的面紗。拾級而上,一個個展廳于四周星羅棋布,恍若走進一個個曆史長廊。
1紅色熱土,不朽豐碑
中國共産黨領導廣東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幕幕在此展現,展廳仿佛帶領同學們回到數十年前,一個個革命根據地的建成,一次次的反抗侵略戰争,一次次的勝利令人心潮澎湃,其中的濃濃愛國情,沁潤着每一位同學的心底。
同學感想:
走進中國共産黨領導廣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曆史展館,我放輕了腳步,細細端詳着展館内革命先輩們耗費心血換來的革命成果。從“五四運動在廣東”到“中共廣東支部正式成立”再到“刑場上的婚禮”再到“中央紅色交通線”以及“廣州解放”,一幕幕曆史畫面在我腦海中浮現。中國共産黨救萬民于水火,将星星之火灑到華夏大地每一個角落,為人民解放以及新中國成立迎來希望的曙光。(張穎悅)
百年黨史風雲激蕩,革命精神熠熠生輝。廣東作為最早建立中共早期組織的地區之一,革命遺址數不勝數,紅色文化深遠流傳。作為來自全境屬于原中央蘇區的梅州市這一紅色沃土的客家兒女,在參觀完“中國共産黨領導廣東新民主主義革命曆史展”後,我的心也随着衆多為中華民族奔走,扶将傾之大廈的英雄事迹而激蕩起伏。在我看來,參加紅色文化的展覽不僅能增進我們對革命英雄的崇高敬意,更能讓我們增強對國家、民族文化的信心。這次團日活動總體而言取得圓滿成功,意義非凡!贊!(古浪忠)
2.漆木精華
每一件作品的背後,是創作者無數的汗水,是工匠不知多少的日日夜夜,是一個地域沉澱了上千年的文化精華。文化與技藝的交織、融合與升華,終化作了每一件作品上精心設計的裝飾,成為了刻在潮汕木雕上的每一道沉澱着時光的刻痕。
同學感想:
南粵源流、揚帆世界、繼往開來和粵海烽火讓我感受到廣東從馬壩人到新中國成立的曆史文化變遷。在自然資源展區,我近身感受到廣東的地質地貌、礦産、寶玉石、中草藥、陸生野生動物、海洋生物、古生物等自然景物,美輪美奂,留戀忘返。潮州木雕同樣也給我很大的觸動,描金漆畫、圖大壽屏、圓雕蟹簍,還有造型獨特的神龛、神亭、神轎、薰爐罩、馔盒、糖果架、紙煤筒等,不禁感歎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靈手巧。(程新溢)
留在博物館的每一分每一秒中,泛着紙黃的曆史、源遠流長的文化無不洗滌着我們于忙碌生活中早已疲倦的靈魂,并使其重新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