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20 發布人:
11月15日上午,根據本科生第二黨支部的學習計劃與安排,支部全體黨員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1号樓10樓多功能廳進行集體學習。此次黨史學習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社會主義改造階段和社會主義探索階段黨史學習,學習由支部黨員李彥亭和任慧分别領學。
通過觀看《築夢路上 1921-2016》紀錄片後,李彥亭對社會主義改造階段進行了總結。她說到:“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階段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同時也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内,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以1953年為分界嶺,1950年-1952年底此階段為經濟恢複時期,1953年-1956年是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其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一化三改”。“一化”指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三改”指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對個體手工業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整個改造階段,雖然存在着過急、過快和過粗的問題,但其在很大程度上為新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創造了條件。
在觀看學習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紀錄片後,任慧同志按時間順序對社會主義探索階段的黨史進行了詳細地梳理。社會主義探索階段是指從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這段時期。短短二十年,以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為零界點,前十年為社會主義十年探索,後十年為文化大革命時期。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開,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1958年5月,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鼓足幹勁、力争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此次大會标志着大躍進正式開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出現的嚴重失誤,使國家和人民遭遇到建國後未曾有過的經濟困難。1966年,正當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即将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之際,“文化大革命”發生了。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作為一場政治運動,嚴重地混淆了敵我,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因此,必須對其徹底加以否定。但是,在整個“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由于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國國民經濟雖然遭到巨大損失,仍然取得了進展。在此期間,糧食生産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工業交通、基本建設和科學技術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
此次學習對進一步學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史,樹立正确黨史觀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通過學習,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黨的百年曆史,在學史中汲取思想偉力、強化使命擔當,持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踐行好初心使命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