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16 發布人:
局部解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體的課程,大多數時間是在解剖操作中度過,這是一個考驗體力與耐力的過程。19級省二醫班作為模拟手術的試點班級,在一學期“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修行中滿載而歸。大家常常利用周末時間,加班完成要求的内容,不耽誤局解學習内容的穩步推進,也為模拟手術的實施做足鋪墊。我們在實地解剖中練習解剖結構,在CBL課程中學習臨床應用,在模拟手術中體驗外科實踐;我們于理論、臨床、實踐三個層面,從寬泛到精細,從抽象到具象,從理論到實際,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解剖學到仿真外科手術,實現了知識的融會貫通和知行一體。
一學期的披荊斬棘,孜孜矻矻後,19級省二醫班的局部解剖學課程圓滿結束。最後一次實驗課,大家再次聚于熟悉的實驗室裡,一改往日學習的緊張節奏,借張吉鳳老師的開場白“這是一堂簡單的總結課”,大家開始就這一學期的見聞、心得與收獲暢所欲言。
第一組的主刀張佳熠談道,她們組是第一組試刀的,一切都不那麼确定,除了手術方案和知識儲備,現場有哪些器械,器械什麼用途,怎麼鋪巾,怎麼動手,在開始前都懸而未知,大家都很緊張。張醫生在教授大家器械的時候,組員都是生怕落下一個細節地學,真的上手後,大家在短暫的慌亂中又逐漸找回節奏。令她們驚喜的是張醫生離開的那段時間她們自己順利地把膽囊切了下來,當時她内心覺得很有成就感,過了一把做外科醫生的瘾。總之她很感謝每一個組員的付出,感謝這一次合作,感謝學校與學院提供的機會,感謝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
張吉鳳老師聽完後補充道,他認為第一組表現得很不錯,并對其專業能力予以肯定。他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組成員在後面組别開展手術時一直在旁邊充當幫手、提供經驗,他認為省二醫班成員們都很有熱情,很能感染彼此。
張佳熠同學分享心得
第二組的二助羅繹珽則在模拟手術的過程中,對小組的合作别有心得。他說,脾切除手術沒有以往寫好的手術方案,他們隻能“白手起家”。他是個愛在圖書館翻書架的人,在一面書牆裡,滿滿都是腹壁手術的指導,可翻來倒去隻有三本書講到了傳統的開腹脾切除,其他大多貼近潮流,都在講腹腔鏡手術。在找到書籍,也在各個網絡平台搜羅了信息後,他們小組六個人多次在食堂開小會,六個人對着不同的資料進行整合,希望對每份資料取長,來不斷完善手術方案。小組内大家都很細心,都力求還原一個手術場景,除了手術的主要内容,手術要計時,手術消毒方式,一二助手的站位,既往病史的安排,病例的合理性等都在反複商榷中才定稿。他們也在第一組的模拟手術中積累經驗,做下了滿滿一面的筆記來繼續補充方案。為了提防意外,小組六個人也都把手術的具體步驟爛記于心,争取做到換誰主刀都能完成手術。他說,整個過程中,六個人“各顯神通”,相輔相成,這樣集體學習,琢磨交流,給他一種歸屬感和學習的熱情,這樣的學習是很幸福的。
羅繹珽同學分享心得
第三組的主刀王楠提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她認為是小組配合得當才順利完成了手術。她們組的分工,是其他組員負責前期的資料搜集和整合,主刀負責商量修改。她說,她當時想把手術做好,所以對組員們做出來的方案多次提出修改建議,補苴罅漏,她覺得自己肯定很招煩,但組員們都毫無怨言地把資料刊誤重編打包給她,她那一刻非常感動,同時也覺得自己不能辜負組員的辛勞。她反反複複把闌尾切除術的教學視頻看了不下十遍,确保每一遍都把步驟記得清清楚楚,不出纰漏。當然,手術過程還是遇到了很大阻力,開始找闌尾的時候,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後還是張醫生出馬,捉住了闌尾。确實預想中的很多都和手術過程相去甚遠,但整個過程大家用力拼博的氛圍感染着在場每一個人,她表示成為一名醫生她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楠同學分享心得
第四組的主刀陳朗談到他們組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準備了很久的肋間切口,結果瞿醫生上來說做腹正中切口,一下子就慌了。在一番探查後,始終撈不到腎的位置,瞿醫生親自上陣,打诨道,這位患者好像沒有長腎呢。結果發現大體老師的腎确實有病變,發生了萎縮,所以位置和形态都和預想的不太一樣,更加大了難度,但在醫生的指導和組員的密切配合之下,大家還是順利完成了手術。
四組同學分享完後,張吉鳳老師給予了同學們高度評價,認為同學們都很認真上進、有幹勁。她說為了模拟手術,大家加了很多班,但看到同學們們能收獲頗豐,不僅滿載而且興盡,也便達到了教學改革的目的。她希望種下一些種子,有朝一日在同學們的職業生涯裡冒出花葉,為同學們以後的路作鋪墊。
張吉鳳老師作總結
最後,大家一同觀看了由解剖系主任郭國慶老師主講的微黨課《暨南醫學的紅色印迹:戎馬一生為築夢,傳道身後化春泥》。郭老師在微黨課中講述了老一批的共産黨員“戎馬”的人生,也講述了共産黨員為醫學發展無私捐軀的故事,在每一頁傳奇的人生和每一處偉大的見識中,同學們深受感染,為平凡的英雄動容,為偉大的精神振奮。
同學們觀看郭國慶老師的微黨課
總結課在郭國慶老師的微黨課和一陣細雨中落下帷幕,炎熱轉清涼,“潤物細無聲“,解剖學系基礎與臨床融合的教學改革,尤其是模拟手術的實踐,為我們開啟了走向“卓越醫生”的成長之門。
集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