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計劃丨學生骨幹專業技能提升計劃——擦亮學院金字招牌

發布時間:2021-04-27 發布人:

4月20日,PAR學生骨幹專業技能提升計劃的第二部分——校園新聞采訪及采訪稿寫作技能培訓在醫學院530會議室舉行,本次培訓由輔導員李雁雪老師主持,邀請太阳集团app首页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李梅老師作為主講人。我院PAR計劃成員、杏苗宣傳協會、醫療青年志願服務隊新媒體與志願者管理中心、學生黨建中心理論宣傳組骨幹成員參與。此次培訓分兩場内容,第一場李老師就自身經驗分享新聞采訪及采訪稿寫作技巧,第二場則以“如何對高齡、高級知識分子進行精神關懷”為主題,來談談如何将采訪技巧運用到針對特定對象的實踐工作中。

第一場講座于18:00開始,李梅就自身從事新媒體運營的工作經驗向同學們分享了新聞采訪及采訪稿寫作技巧。她首先對新聞的定義做了闡釋,目前常見的新聞可分成硬新聞和軟新聞,前者适用于全局采寫,相當于以廣角鏡頭對場景進行拍攝;後者則适用于局部采寫,類似于聚焦,更具人情溫度,由于兩種新聞各有特色,所以因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适宜的新聞方式。接着她談到新聞寫作的一些具體操作,并給出了優秀新聞稿的标準。從标題而言,要準确、合理、鮮明、生動,根據不同的場景靈活選取标題,而且她強調标題是一篇新聞的靈魂,一定要吸引讀者眼球并引發讀者的閱讀欲望;從導語而言,要開門見山,直接切入事件内容的核心,切忌綿密拖沓;從語言而言,新聞應以真實性第一,追求準确、簡潔、客觀,采寫中不宜出現過于主觀的情感表達。最後,針對“擦亮學院的金字招牌”這一選題,各個學院以自身核心特色為題撰寫了新聞,李老師選取了其中一些優秀的新聞采寫案例供同學們賞析借鑒。

第二場講座于19:00開始,以“如何對高齡、高級知識分子進行精神關懷”為主題,李梅向同學們傳授如何将采訪技巧運用到針對特定對象的實踐操作中。

首先她立足于這一選題,進行了背景介紹,中國當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離退休高級知識分子作為其中一個特殊的、且人數越來越龐大的群體,其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沖突所帶來的情感、人文、心理等一系列問題都值得重視。根據調查顯示,老年人才資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很多離退休高級知識分子,特别是60至70歲之間的人表示願意繼續從事自己的事業,但是離退下來就覺得很空虛。她引用了中國教育在線于4月7日發表的一篇題為《平均年齡超80歲!太阳集团app首页“五老”宣講團講述入黨初心和黨史故事》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太阳集团app首页擁有豐富的“五老”資源,其中抗日戰争老戰士7人,抗美援朝老戰士14人,離退休黨員教師930人,副高以上職稱離退休教師1108人,他們不光有着堅定的政治信仰、豐富的人生閱曆,更有着一顆退休後仍然志願為國家教育事業發光發熱的愛心。

李梅講到,學校相關部門正在策劃針對這些“五老”資源的服務和訪問活動,她就采訪這類群體提出了一些建議,她認為應選取“軟新聞”的形式,通過邀約采訪對象,進行面對面溝通,以上門拜訪或采訪的形式最好,可同時參觀被采訪對象的生活環境,這樣有助于刻畫采訪對象的精神面貌。同時,李梅對于在采訪過程中應關注的點和注意的點都進行了說明,并強調學生在采訪時要明确自己關注的内容,而不應由被采訪人牽引,漫無目的地交談,在推文的撰寫過程中,可以适當帶入晚輩視角,将文章寫得更加富有情感。最後,李老師對這一主題的新聞采寫進行了簡要總結和優秀範例推薦,并鼓勵學生多采訪,多練筆,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采寫能力。

本次新聞采寫培訓,旨在加強同學們對新聞采訪及采訪稿寫作規範的認識,提升學生的采寫技能。同時,培訓立足于學院即将進行的離退休學院教職工慰問活動,以如何對離退休高級知識分子進行精神關懷為主題進行延伸,則希望号召學生共同關注社會養老事業,培養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促進醫學科學精神和醫生人文關懷精神的交融統一。


參會同學發表感想:

20臨床醫學專業香港學生 張娜娜(醫療青年志願服務隊MVC部門)

這次培訓讓我對采訪和撰寫新聞稿都有了清晰且全面的認識。老師為我們詳細講述采訪前要做的準備,到采訪中要注意的事項以及采訪後對内容的整理。這次培訓也讓我了解到采訪并不是簡單的對話問答就可以,采訪也需要有溫度和感情的投入。采訪前我們需要站在被采訪者角度為其着想,避開一些使其難回答的問題。采訪中要有耐心,營造一種輕松的采訪氛圍,但又必須要掌握主動權,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技巧。采訪後最好當天整理出采訪筆記、錄音和思路,因為當天的感觸是最深的。這全程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投入,采訪後的撰寫新聞稿也不例外。老師也為我們講述了新聞稿撰寫的重點和技巧,其中一個吸引人的标題很大程度上就可決定這篇文章閱讀量的多少。總之,這次培訓讓我知道一次成功的采訪和一篇高點擊量的新聞稿背後都需要有一定的策略和技巧,我很開心能學習到這些,也期待在日後可将這些知識學以緻用。

20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内招學生 梁孝萍(黨建中心理論宣傳組)

新聞——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新聞其實不僅僅是事件描寫,更重要的是其不浮于表面的内涵,是其為讀者傳遞的價值觀念。作為新聞撰稿人,我們更應當在真實描寫事件的同時,抓住事件的重點與亮點,給讀者傳遞信息,并與讀者建立聯系,将事情更好地報道出來。在采訪方面,充足準備是對其最起碼的尊重,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采訪過程不僅是簡單的你問我答,而是有溫度的交流。提升自身本領,努力成為合格新聞人!

18臨床醫學專業内招學生 廖煥然(黨建中心理論宣傳組)

這周二,李梅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新聞采寫的培訓課程,課後感觸頗深。作為一名理科生,在我二十多年的人生中,我從來沒有過新聞采寫方面的經曆,而李梅老師的課程讓我對這方面有了一個具體的了解。也是通過這次課程,我才知道,原來新聞采寫的過程也不簡單。新聞分為軟新聞與硬新聞,硬新聞重在迅速傳遞信息,強調時間性,多為動态新聞和現場報道,而軟新聞重在引起讀者興趣和情感呼應。而無論哪種新聞,想要吸引讀者的眼球,新聞的标題是關鍵,标題起得好,讀者少不了。同時新聞的選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做新聞的第一步,就是策劃選題,選題需要考慮的,就是這篇文章的受衆,當面臨一個選題時,盡量将自己還原成一名讀者,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問自己,這個選題會被大衆認可嗎,這個選題值得人們的關注嗎……如此,才能選出好的題材。說到新聞,當然也離不開采訪,李梅老師就采訪前,采訪中,采訪後這三個方面,給我們講了采訪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比如采訪前要搜集資料,制作采訪提綱,同時盡早聯系采訪對象等,采訪中要營造氛圍,掌握采訪的主動權等,采訪後及時整理采訪筆記,錄音等等。雖說這一次的培訓并不能讓我完全掌握新聞采寫的全部技巧,但是這一次培訓相當于一個入門,具體的采寫練習還是要在之後的活動中逐步提升。


文字:譚莉

圖片:張偉倫

審核:李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