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9-30 發布人:學院辦公室
為了讓我院新同學們對學醫、行醫之路有較為深刻的認識,9月27日下午,我院特邀請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及耳外科組組長李鵬教授為我院19級新生做了“暨大、暨大與我、與我們”的講座。與會嘉賓還有基礎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孟憲軍、基礎醫學院輔導員老師羅超華、張鮑歡及汪佳佳老師。
李教授将“達爾文結節”作為切入點開始了他的講座。“達爾文結節”是人耳輪後的一個突起,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個殘留。緊接着,李教授又給同學們介紹了國内外耳科領域傑出人物及自己觀摩王正敏院士手術時的經曆,并希望通過這些内容來激起同學們來對耳科以及醫學的興趣。
為了增加現場的氣氛,李教授還悄悄準備了有獎競答環節,這讓我們在感到驚喜意外至于,也大大提高了同學們認真聽講座的熱情。李教授提問:為什麼人們總說“十聾九啞”? 這一問題難倒了現場大部分同學,但最終好在仍然有同學能回答這一問題。
接着李教授用自己從醫十幾年的經驗和同學們講述了現實中的醫生生活的境況,并介紹了醫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應具有的四項基本素質,即守時、健康、合作與忠誠。在講座中,他詳細闡述了這些素質在醫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希望同學們在未來學習生活中能時刻提醒自己養成守時、健康、合作與忠誠的素養。随後,李教授通過引用魯迅、郭沫若、麥克.戴爾、喬治.阿瑪尼等先輩的例子,提醒同學們要盡早的為自己定下目标,有了目标就不怕迷失方向,有了目标就有了前進的動力,他希望大家都能從燈火闌珊到雲開見日,從舉步維艱到閑庭信步。
對于醫學生的成長,李教授從醫學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兩個角度來闡述。從醫生的基本概念來說,醫學生除了要具備臨床能力外,還需要具備科研能力及職業晉升的意識。他強調了 “科研”在醫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性,并鼓勵大家努力探索、認識未知,從臨床工作中積累經驗。而在醫學生的基本技能層面,我們即需要有紮實的專業基礎,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他說到:“英語學習在同學們現在乃至将來的學習生活與科研生活中都是極其重要的”。李教授還勉勵同學們要學會笨鳥先飛,最後才能如魚得水。就醫學生的學習方法李教授這樣說道:“醫學生要學會坐的住闆凳,耐得住寂寞”。并且李教授還跟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的經曆。李教授講述了自己考研、考博及後來的科研之路,并提醒大家在未來的臨床手術中要膽大心細,不斷地學習,不斷的積累。
随後的互動提問環節中,一位新生對于醫學專業課的學習向李教授進行了提問。李教授耐心的回答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在今後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擇進一步深造的方向時,我們仍需要有夯實的理論基礎來為我們的學習鋪平道路”。
最後孟憲軍對講座進行了總結。孟憲軍總結了整場演講内容的三個重點,即忠誠、優秀及責任。首先,既然同學們選擇了學醫這條道路,那我們就必須要持之以恒,努力堅持下去;其次,優秀是指當醫生在面臨臨床上失誤的時候,内心出現的擔憂,這不是因為害怕,而是醫生内心深處的責任感所驅使。
醫學生道路漫長,或許在這個過程中有人臨陣脫逃,有人棄而不舍,不管做出何種選擇,希望大家都能“既來之,則安之”,努力把握現在,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