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1 發布人:學院辦公室
2020年12月10日,太阳集团1088vipPAR計劃順利開展了本學年第二次醫學科普行志願活動。本次的科普小隊由學院輔導員肖冬梅,兼職輔導員譚莉,PAR計劃成員和學院醫療青年志願者服務隊骨幹成員組成。活動内容有三大類:心理團輔、公共衛生與營養知識普及和急救知識宣講,科普小隊成員分為5個小組,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于10日正午時分從校本部南門乘車出發,前往清遠市黎溪鎮湖溪小學為該校五個班分别進行醫學科普志願活動。
為了保證這次醫學科普志願活動順利進行,科普小隊成員們早在活動開始前就做了充分準備,他們提前進行了組内分工和培訓,反複多次地進行練習。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成員們提前準備了有創意的PPT展示文稿,為了調動小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并鼓勵他們好好學習,每個小組還帶上了學院為小朋友們準備的文具禮品。
從校本部至湖溪小學的車上,成員們還在積極的模拟練習之後要講的心理團輔活動内容、科普宣講技巧以及急救知識等等。車内小組成員讨論交流的良好氣氛使得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顯得不是那麼漫長,且還有幾分樂趣。小組成員不忘自己來湖溪小學的初心和使命,是利用自己的所學來為小朋友們科普醫學知識,弘揚醫學關懷。
湖溪小學位于北江河邊,一路走來,北江河美景盡收眼底。到達湖溪小學門口時,正是小朋友們上學時間,他們好奇地盯着小組成員所在的大巴車看,想知道這群身着藍色衣服的哥哥姐姐到這裡來做什麼。随後,科普小隊嚴格配合學校進行體溫測量、健康登記等防疫措施,在與各班班主任對接後,來到了各自負責的班級。
心理團輔的成員們主要通過一系列活動來拉近師生、學生之間的距離,并教會他們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首先,心理團輔總負責人任婕如向學生介紹了太阳集团app首页,使得學生對這些來自太阳集团app首页的哥哥姐姐們有了進一步認識。
在其它5名團輔小組成員自我介紹之後開啟了一輪“搶人大戰”,小學生紛紛站在了自己想要加入的哥哥姐姐隊伍的身後。分組完成之後,全程采用積分賽制,表現突出的小組将會獲得加分。接着,小學生将在小組老師的帶領下進行自我介紹,制定小組公約,并完成一系列的活動。
在“聽故事”遊戲環節中,小學生與小組老師圍圈坐下,手與手相接,在聽到婕如念到“小烏龜”時,學生需要迅速将手抽離,被抓住的淘汰,而聽到有誤導性的詞如“小巫婆”就把手抽離的學生将做犯規處理,三次犯規即為淘汰。這輪遊戲可以視作破冰遊戲,學生們都全身心投入,一些開始有些拘謹的學生也開始漸漸打破害羞心理,融入到遊戲中。每個小組堅持到最後的兩名同學将作為本組代表上台,與其他小組代表角逐出最後勝出者。此時遊戲也進行了新一輪升級,變成了聽音樂,樂聲停止學生則需單腳站立不許動,盡管參與遊戲的隻有五組代表,但是他們身上聚焦着全班的期待目光,代表們也都在為捍衛本小組的榮譽而堅持。
遊戲過後,婕如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深呼吸放松,接着進入了活動的主要環節——畫出自己理想的家。小組老師紛紛将帶來的白紙、畫筆盒分發給自己的組員,然後一起進行繪畫。畫畢,婕如請同學進行上台分享,學生們踴躍地高舉自己的雙手,盡管有些學生拿着畫作上台不知從何說起,但婕如在一旁耐心為學生舉着麥克風,并循循善誘地引導學生完成分享。大多數學生理想的家中都有一塊自己的菜地和小寵物,最想跟爸爸媽媽一起住,也有的學生發揮暢想,想住在“魔仙堡”“可樂堡”。家是每個人心中最依賴的地方,通過對家的描繪,可以知悉學生當下渴望的生活、最愛的家人,所以婕如希望他們能将自己的畫作帶回去與家人一起分享。
最後是備受期待的頒獎環節,林雄帶領的小組因積分領先,全組成員都可上台領取小禮物,并且接受其他小組的“愛的鼓勵”。
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身心得到了極大的愉悅,全程伴随着教室不時爆發的歡快笑聲,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活動進入尾聲,學生與小組老師依依惜别并合影留念。
公共衛生與營養知識普及小組的成員主要為學生科普營養膳食結構,使學生清楚要有健康的體魄需要營養的均衡攝入,引導學生做到不要挑食。
首先,小組成員陳逸華和王楠用生動淺顯的語言,加以直觀的圖片、豐富的肢體動作,引領學生了解營養膳食結構,使他們了解到一些挑食的弊端。養成健康的身體是非常重要的,時值今年新冠疫情的肆虐,尤顯健康的可貴。逸華和王楠又給學生播放了生動的新型冠狀病毒動畫,以幫助他們對可怕的病毒有一個基本認知,并引導他們正确防範疫情。接着,逸華和王楠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以及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采用“知識競答”的方式來進行互動,她們設置的問題也是具有開放性的,如“疫情期間要做什麼”、“疫情期間不要做什麼”。學生興緻盎然,都迫不及待地舉起手來,不僅将老師前面講過的内容回答了出來,還能進行一些補充。課後學生紛紛表示自己以後挑食的毛病要改,這堂課讓他們知道了很多東西。
急救知識宣講組的成員們主要為小朋友們講解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急診症狀以及相對應的應急自救方法。而本次科普内容由六大闆塊組成,分别為心肺複蘇、氣道異物梗阻、流血、抽筋、中暑、扭傷等。
在具體的科普教學環節,針對小朋友們的身心發展情況,小組成員們采取情景式、互動式、實踐式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地用學生們聽得懂、樂意聽的語言将醫學知識深入淺出地講解。同時,他們注重将急救情景與日常生活場景相結合,讓學生們盡可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緊急情況時對挽救生命應有的嚴肅與敬畏态度。
課堂結束時,小朋友們臉上都露出了愉悅自豪之色,這樣的狀态不僅來自溫馨的課堂氛圍,還來自于掌握急救知識與能力的獲得感。正如大多數小朋友說的那樣:“這節課我學會了很多急救知識,不僅可以救自己還可以救别人呢!”
科普活動結束之時也正好是小朋友們的放學時間,他們在教學樓前排好隊對科普小隊成員一遍又一遍地說着謝謝,成員們深受感動,并回以他們真摯地感謝,接着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程之路。科普之行,為小學生年幼的心靈播撒下了基礎醫學知識的種子,而這也正是播種之旅的意義所在。“醫者仁心”,暨醫學子正用實際行動踐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