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16 發布人:學院辦公室
10月15日下午,由基礎醫學院學生黨總支和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黨支部合作開展的特色黨日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舉辦了第三期。本期講座由學院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系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凡老師為主講人,給近400名2020級本科和研究生同學進行了《疫情後返校的壓力調試與情緒管理》專題講座,旨在幫助學生盡早适應疫情後的開學生活,緩解心理壓力,引導學生正确認識和管理負面情緒,保持樂觀心态面對未來的挑戰,順利進入人生的新階段。
首先,張老師從疫情期間心理調查數據的角度切入,概括出疫情期間各種負面情緒的表現,如易怒、恐懼、輕信。由此衍生出疫情開學後新生容易出現的适應困難和情緒變化——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針對這些負面情緒,張老師強調以平常心看待,引導同學們正确認識負面情緒的普遍性,從而更好地接受和管理負面情緒。
基于此,張老師特意向新生提出了心理情緒急救箱,囊括了“使用說明書”、“消毒水”、“止痛藥”、“止血貼”、“強心針”,即分别從介紹抑郁情緒與焦慮情緒的表現症狀、接納與和解、積極應對、認知重塑、社會支持與自我關愛五個方面去适應與管理自身負面情緒。期間,張老師以生動的案例鼓勵新生從負面事件中尋找積極意義和自己有效的排解方式,以此指引同學們正确應對情緒變化。
最後,針對面對目标如何邁出第一步,張老師總結為六個“微”:微目标、微行動、微習慣、微放松、微筆記、微總結,鼓勵新生帶着心理急救箱去打怪,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态,提前對自己的大學進行清晰的規劃,掌握人際交往的一些技巧,學會自我心理調适,必要時主動尋求心理咨詢,更快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
參與本次講座的同學們紛紛表示,這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給他們指明了大學前進的方向,他們将盡快确立自己的大學目标,扣醒心門,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