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費嘉教授團隊發表中藥小檗堿研究成果并受到芝加哥大學教授同刊撰文熱評

發布時間:2020-08-08 發布人:學院辦公室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是一種影響血液及骨髓的惡性腫瘤,其特征性的蛋白是BCR-ABL1,具有很強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伊馬替尼是一種CML的臨床一線治療藥物,通過抑制BCR-ABL1蛋白激酶活性來達到治療目的,但是臨床用藥會産生耐藥性導緻治療失敗,T315I突變就是其中一種重要的耐藥類型。

 

近年來中藥活性成份小檗堿因其功能多樣性備受人們的關注我院費嘉教授團隊于81日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IF:10.107) 正式發表研究論文,發現小檗堿通過激活自噬機制靶向降解BCR-ABL1 T315I突變的融合蛋白,進而揭示抗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耐藥的新機制。DOI:10.1158/1078-0432.CCR-19-2460


小檗堿靶标鑒定流程示意圖


該論文受到芝加哥大學Shannon Elisabeth Elf教授同刊撰文熱評,評論表示:此文章發現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小檗堿誘導BCR-ABL癌蛋白的完全降解作為克服TKI治療耐藥性的機制具有廣闊的前景。它代表了針對BCR-ABL陽性CML和潛在ALLTKI治療的有希望的替代方法DOI:10.1158/1078-0432.CCR-20-0829


芝加哥大學Shannon Elisabeth Elf教授文中的解釋中藥小檗堿克服白血病耐藥性的圖


中醫藥學包含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然而,長期以來中藥研究隻注重臨床實踐,而在藥物活性成份和作用靶點存在短闆,因而制約了疾病的分子機理的闡明,也妨礙了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進程。費嘉教授團隊試圖用系統生物學方法、世界聽得懂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揭示中藥奧秘,其意義在于闡明了小檗堿抗CML的直接靶點,進而從細胞分子層面解釋了其抗CML作用的分子機理同時也為進一步指導臨床精準用藥和中藥國際化提供理論基礎。

 

我院費嘉教授為本文的唯一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陰钊、碩士研究生黃桂萍和博士研究生古春明為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鍊接

https://clin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20/02/25/1078-0432.CCR-19-2460

 

 

(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