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2-02 發布人:學院辦公室
醫路良師周末講堂
2019年11月30日上午,太阳集团app首页基礎醫學院在科學館112影音室順利舉行第四期醫路良師周末講堂,本次交流會特别邀請太阳集团app首页基礎醫學院洪健教授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耳外科主任李鵬教授,分别為大家分享精準醫學模式下醫學生臨床能力與科研思維并重培養的思考和從醫學生到醫生角色轉換之旅。基礎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孟憲軍,輔導員張鮑歡老師和汪佳佳老師也參加了本次講座。
洪健教授從事腫瘤外科臨床一線工作近20年,善于從臨床問題中挖掘與基礎研究的有效結合點,并緻力于其應用轉化。本次交流會中,洪教授對比了國内外臨床醫學教育的學位/學制情況,強調國内醫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同時,洪教授通過一個千台手術的老醫生和一個百台手術的醫生故事,分析臨床醫生的不同境界——“會做、會講、會寫”,強調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科學研究是醫生成長的必經之路,這是一生不斷學習的過程。最後洪健教授和大家探讨了醫學生臨床能力與科研思維并重培養的重要性,醫學臨床科學研究具有其嚴謹性,由于對象特殊、内容複雜、方法困難,更加需要在臨床醫學中的獨立思考,善于提出問題,進行歸納總結,這些能力尤其是科研思維都是我們要在本科階段進行培養與鍛煉。
洪健教授與PAR計劃師生合影留念
李鵬教授首先從醫生誓言到張紅醫生飛機“吸尿救人”事迹,闡明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八個字沉甸甸的份量。接下來李教授從自己經曆出發,探讨醫學生成長的基本素質:守時、健康、合作、忠誠。要成長為一名優秀醫生與科研學者二合一的綜合性人才,需要掌握基本技能,從笨鳥先飛到如魚得水,隻有耐得住寂寞,積累沉澱,才能打通醫學臨床的任督二脈。在學習過程中,盡早盡快确立方向,并為之努力。李教授通過講述自己臨床手術故事,提示永遠不要在行醫過程中掉以輕心,保持終身學習。最後李鵬教授介紹了自己從事耳外科的經曆,希望大家在學習中要抓住平台機遇,提高自身能力。
互動交流環節中,同學們就自己的疑問,從醫生的責任感、未來學習方向及耳外科耳石症的好奇等,向李鵬教授提出問題。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希望同學們可以盡早明确目标,明确研究方向,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李鵬教授與PAR計劃師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