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0-21 發布人:學院辦公室
2019年10月19日上午10點,在曾憲梓科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了校友交流活動,基礎醫學院PAR計劃成員和來自基礎醫學院、國際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口腔醫學院、中醫學院以及護理學院的2019級新同學們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畢業于國際學院的校友王喬峰醫生為同學們分享“醫生成長之路”。王喬峰醫生首先用三種語言介紹了自己,強調了英語對于醫生的重要性,随後他強調了學醫的艱辛,并囑托同學們學醫之路要好好求索,隻有學習好基礎知識才能在工作時得心應手。他還叮囑同學們要有一顆上進心,要成為一名好醫生,即使并未成為醫生也要成為一名好老師、好科研工作者,要時刻保持着進取之心不斷求索,孜孜不倦成為有出息的人。最後,他告誡同學們,要時刻注意自身修養和職業素養時刻注意醫德培養,讓自己不僅僅成為一名技術高超的醫生,也能成為一名品德高尚的醫生。
王喬峰醫生與基礎醫學院的輔導員老師們及PAR計劃成員合影留念
在活動後,王喬峰醫生還留下來為PAR計劃成員答疑解惑,并給PAR計劃中想要到香港發展的成員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他叮囑同學們要注意臨床操作能力、鍛煉自己的英語水平,大家表示受益良多。
來自香港的溫嘉婷同學:作為香港的學生,我們都希望可以回到香港做一名醫生,但是首先就需要拿到香港的醫生執照,香港醫生執醫考試的通過率僅有百分之三,考試内容包括許多複雜的知識點,各個學科也有涉及,也有非常專業的醫學英語考核。因此,作為用中文讀臨床的香港學生,除了保證自己在專業上的課程,也要在平日閱讀大量的英文醫學書籍,這如果沒有強大的意志力和自學的能力,是非常困難的。在短暫的交流中,王醫生講述了他求學期間的故事,也給予我們很多建議。首先,因為我們是用中文讀的專業知識,因此他建議我們可以提前做些準備,例如購買英語醫學書籍,在日常生活中合併中英雙語的學習,提早養成良好的基礎醫學的知識和習慣。其次,我們也可以多與國際學院醫學專業的同學交流和學習,因為他們是一開始就是用英文讀的,其教材也有一部分是沿用香港西醫專業的教材。因此,大家互相交流除了可以交流學術上的知識外,也可以一同在精神上有了更多的陪伴。他曾說過一句話:有時候不是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了成功的路而堅持,而是堅持走下去才能夠成功。這句話深深地鼓勵了我,也希望這句話可以鼓勵其他一同在努力學習和考執的同路人。
來自香港的盧安琪同學:相信每個香港同學都希望能借暨大這塊跳闆回到香港就醫,但我們都知道在香港考醫師執照是一件頗為困難的事情,特别我到現在仍記得開學老師跟我們說在香港考執照的十人會有全部都被刷掉的情況,因此我内心深處對在港成功考到醫師執照的前輩們深感敬佩。這次前來為我們分享經驗的王師兄,通過跟他的交流得知,他僅用一年的時間就成功考取執照,更是令我覺得自己在這麼虛度光陰屬實是一件特别不明智的事情,從這次會談我得到了一些于我日後考照有幫助的點,首先英語是最為重要的,因為考試基本都是英文,特别是專業術語,這對我來說稍微有點吃力,但本身也不排斥學習語言,所以我會聽從師兄的話,通過書籍影視來提升自身英語水平;其次我得知了國際學院所用的教材與香港那邊是相匹配的,所以我會跟國院的人借些相關書籍來了解這些知識,順便向他們取取經,互相幫助;最後我應該要多去關注在港就醫的暨大前輩們,多聽他們的培訓班或者所開設的講座,讓我對未來的藍圖有更好地規劃,正所謂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希望幾年後我也能凱旋到暨大給學弟妹們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