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計劃-領導力論壇丨醫學生進階之路系列講座一

發布時間:2019-04-19 發布人:學院辦公室

為了緊緊圍繞基礎醫學院港澳台僑學生領袖培養工作方案(“PAR”計劃)培養目标,結合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實際情況,重點培養醫學生關于領導力的思維模式、态度和技能,從學習力、決斷力、組織力、教導力、推行力、感召力六個方面逐步提高醫學生領導力。2019418日晚上7:30,在醫學院530會議室,開展了領導力論壇之醫學生進階之路系列講座。本次特别邀請了太阳集团app首页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黃立安教授分享他醫學生時期的成長經曆以及之後的執醫和團隊管理經驗,參與講座的還有有基礎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孟憲軍、輔導員肖冬梅以及PAR計劃部分成員。

講座的一開始,黃立安教授便分享了他在暨大醫學院的學習經曆與經驗。

學習是一個記憶且思考的過程

黃立安教授告誡我們:“在醫學學習過程中,是一定要死記硬背的,但與此同時,你也需要有邏輯的思考。”為了讓我們能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段話,在考慮到我們專業知識不夠豐厚的情況下,黃教授以簡單腦血管病為例:腦血管堵塞的解決辦法之一就是通血管,但目前僅動脈堵塞的治療措施比較完善,毛細血管等微循環的堵塞卻沒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能對此深入思考,這便在思考過程中提高了創新思維。

機會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面對大家對未來實習方向、就業擇業的困惑,黃教授告訴我們:“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規劃、有上進心。太阳集团app首页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大學,在學生還處于本科生時期,便鼓勵他們積極參加科研、積極創新。所以大家一定要大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要對自己有自信。”

随着交流的深入,黃教授向我們講述了他從醫的經曆。

争取做一個卓越的醫生

黃教授告訴我們:“醫生有三種:第一種的醫生僅能看病,第二種的醫生是優秀的,對病的來龍去脈都十分了解,第三種醫生是卓越的,可以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而大家應該争取做一個卓越的醫生。”怎樣做一個卓越的醫生呢?黃教授例舉了他執醫和科研經驗中很多例子給大家。

從醫學生的日常學習到成為不同層次的醫生,從醫患關系處理到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從臨床執醫到科研與臨床的平衡及科研誠信,從作為暨南學子對母校的認同和感恩到中國醫學發展的前景,黃教授以漫談的形式分享了他許多寶貴的經驗,告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不要虛度時光,他提到:作為年輕人,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候要有一些曆練,而學醫則是一種很好的曆練,無論是理性的思維,還是對自己的規劃,學醫那麼苦都能堅持下來,以後還有什麼苦不能承受的呢。

在活動的最後,孟憲軍做了總結并對同學們提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希望同學們要有成為醫師科學家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