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人體解剖學系:堅守匠心 教學相長

發布時間:2020-03-16 發布人:許栩

3月2日,基礎醫學院如期開始在線教學。各任課教師因課制宜,積極嘗試探索多種授課方式,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力求在線教學與傳統課堂同質等效,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線上教學的特殊性強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伴随而來的還有教師對課堂的管理難度的加大。更新教學理念,重構教學設計勢在必行,人體解剖學系的線上教學實踐為我們提供了思路。當學而不厭的學生遇上誨人不倦的老師,線上教學迸發出新的活力。


把控節奏 變“主講人”為“主持人”

線上教學對教師的考驗不單體現在教育技術的掌握,更在于将“以學生為中心”理念貫徹入教學各環節中。從“如何讓學生克服困難高效學習”這個命題出發,主講《局部解剖學》的郭國慶老師和張吉鳳老師做了充足準備。下周的學習指引和慕課視頻資料會至少提前3天發布在課程群中,學生可以清晰知曉學習内容、重難點及需要完成的作業,有能力者還可以提前自學。在每次理論課和實驗課前,他們會發布詳細的學習規劃,明确學生在每個時間段需完成的“規定動作”,并在課程群内随時互動答疑,督促學生時刻保持狀态。

(提前發布學習指引及視頻資料)

(明确學生每個時段的“規定動作”)

“學習指引+課堂時間表+課後作業”的方式使任課教師成功實現了從“主講人”到“主持人”的角色轉換,通過對教學過程節奏的精準把控,有效解決了學生“何時學、學什麼、怎麼學”的問題。 


自學+測驗+講解 打好線上教學組合拳

解剖學知識繁雜,難背難記,學生聽完課如果不進行系統複習,大部分知識點将會被遺忘。因此,阮奕文老師一直堅持采用階段小測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借測驗鞏固知識,以考促學。

為适應本學期線上教學需要,同時也考慮到個别國際學生存在時差問題,在《系統解剖學(全英)》課上,阮老師嘗試了“學生自學PPT課件+完成小測驗+課堂講解”的方式,打出一套線上教學組合拳。 

她表示,線上教學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責任心。将課件發給學生是要求他們提前自學,而小測驗則是檢查自學情況的有效途徑。測驗題反饋的數據将作為下一次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形成有針對性的動态授課過程。在正式上課時,她會圍繞小測驗中的題目,對每章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解,在講到重點和難點時,随時注意與學生保持互動,常常以提問和讨論等方式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确保學生始終跟随老師的節奏。

(自學+測驗+講解實現了以考促學目标)


潤物無聲 無時不在的教學

除了為教學手段的多樣性而絞盡腦汁,老師們也在為課堂内外交流的時效性而努力。線上教學的性質決定了師生無法像傳統課堂一樣實現面對面的交流,特殊時期,課程微信群成為溝通交流的主陣地。在衆多課程群中,屬解剖學的課程群最為活躍。

經過兩周的在線學習,“傳道者”與“受業者”從陌生到熟悉,學生漸漸養成了不懂就問的好習慣,而老師們也始終堅守崗位,全天候在線答疑。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及時的回複讓學生心存感激,而學生勤奮好學的态度也讓老師的辛苦付出更有價值。課程群消除了師生之間的溝通障礙,也将師生之間那堵無形的心牆打破。

(課上課下老師都能做到及時為學生答疑)

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内容,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然成為教學的主流趨勢。相信經過這次線上教學“演練”,在春暖花開師生重逢之際,學院教學也會迎來一個更加充滿生機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