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暨醫迎新 | 又一束照亮新生們醫學之路的光

發布時間:2018-09-19 發布人:學院辦公室

“醫學的事業是生命的事業,它需要巨大時間的投入,需要精誠到乃至于克己的決心,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這一條路。”

對于臨床醫學的新生來說,盡早決定是否走上學醫之路至關重要。今日為我院新生參加新生訓練營的第五天,為了讓新同學們對學醫、行醫之路有更全面的認識,晚上七點,我院新生在教學樓218室傾聽了基礎醫學院血液病研究所李揚秋教授的演講“我的醫教研之路”。與會嘉賓還有基礎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孟憲軍、基礎醫學院輔導員老師羅超華、蘇思思老師。


  


一開始,李揚秋先詢問了同學們選擇暨大的動機,同學們的回答不盡相同,有的按成績相中暨大,有的因為暨大是心之所向,這些令同是暨大畢業的李揚秋頗有同感,她提到暨大的好夥食、無軍訓也是自己選擇它的理由,覺得母校充滿多元文化和浪漫氣息。


  


簡單介紹求學之路後,李揚秋告訴同學們,掌握好本科知識,不僅能支撐自己投入到臨床工作,隻要慢慢培養興趣,投入到制藥、研發領域中也是可以的,要牢記自己的機會、收獲與付出成正比,研究生階段尤是如此。李揚秋提醒新生們,如果大家習慣以“我想做”“我想研究”為開始去計劃工作,那麼可以嘗試搞科研,而習慣于有什麼做什麼的同學,那麼臨床工作會比較适合自己;醫學工作者常常是自由工作的,不論如何,想做好就有挑戰,這些都需要大家在工作中摸索。


  


随後,李揚秋介紹了自己的興趣——血液腫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研究。她提到腫瘤病人的病因充滿未知,自1987年便不斷試圖攻破各種問題,至今許多症狀已經找到可行方案,她感到很欣慰,而對于機制複雜的血細胞,為了研究特異抗白血病治療模式,往往要重複分析調整療法才能找到最優解,李揚秋深切希望自己的成果都能成為人類福祉。多年的研究工作讓李揚秋意識到讓學識發揚需要國際交流,隻有踏實出成績,才能吸引關注與交際,學術才能得到認可與發展。李揚秋還談到了自己接下來的大目标——白血病精準免疫治療研究!她希望未來不同的白血病都能有良方妙法,讓白血病不再可怕。


  


接下來李揚秋回憶起當導師的點點滴滴。她介紹了自己的幾個得意門生,看着這些自學自立、和自己一樣奔赴各地讨論學術的學生們,李揚秋也深感當今醫學生的努力自強,她表示如今的許多學生,不論是正攻讀研究生的,還是剛進實驗室的大二同學們,都可以自己學會各種技能,顯得獨立自覺、心無旁骛。李揚秋呼籲新生們應當積極投入到科研學習中,這不僅是對國家的貢獻,對于自己的學習也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這些在她的學生身上随處可見。


  


李揚秋相信,隻要自己有志向,未來盡可往更高更遠處去,各種資助在将來都會逐漸完善;當然,如果确認自己并不向往學醫,轉專業對自己和老師都是妥善的選擇,畢竟興趣是成功的動力,能以各種方式讀更多書最為珍貴。演講接近尾聲,李揚秋祝願新同學們未來能夠走向成功、遠走高飛。


  


随後的互動提問環節中,一位新生表示了對未來難以同時投入到臨床與科研的焦慮。李揚秋安慰道,隻要自己能夠堅持、有精力,許多的實習醫生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做實驗到深夜的,雖然如此的生活會少了幾分浪漫與閑趣,但活力與興趣是能夠支撐起一切的。


  


最後孟憲軍進行了總結。孟憲軍總結了整場演講内容的兩個重點:首先,不僅是李揚秋,許多導師和其他臨床團隊都在培養研究生和本科生,這是暨大臨床教育的特色。對于本科生,不論是否能推免考研,提前接觸科研都是好事。孟憲軍指出,我校研究生能提前發表高級論文,這種巨大的優勢和優越性與臨床科研環境緊密相關,科研經曆是令人終生受益的,每一位本科生都要盡早去接觸科研團隊和科研。其次,孟憲軍指出雖然大部分老師不願提及轉專業,但醫學生決定在醫學之路上的去留總是重要的,演講開始即問大家的動機便出于此意;不少人會認為“來則安之”,但不妨把握選擇的機會,在第一年好好學習,進退與否都有話語權。


  


醫學之路啊,走過的人定都有許多的感慨,希望新同學們能夠把握好興趣與志向,把握好機遇和挑戰。如果你們留下了,謝謝你們的堅持,等待你們的,會是一個巨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