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李志傑教授課題組在角膜的晝夜節律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發布時間:2019-09-19 發布人:

    近日,我院和再生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李志傑課題組在晝夜節律與角膜自穩态和再生修複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題為“Modulation of Circadian Rhythms Affects Corneal Epithelium Renewal and Repair in Mice”,發表在國際權威眼科雜志《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7; 58: 1865–1874. DOI:10.1167/iovs.16-21154)。該雜志是美國視覺和眼科學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 ARVO)會刊,中科院SCI期刊分區醫學A1類雜志,在眼科研究雜志中排名第一,主要發表眼科學專業最新研究進展的論文。第一作者為本課題組科研人員薛芸霞,論文通訊作者為李志傑。

    24小時晝夜節律調控包括人類的哺乳動物的多種生物過程。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組織,為眼視覺功能的基礎,是保證視力正常的重要組成部分。角膜上皮細胞的有絲分裂表現出明顯的晝夜節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晝夜節律模式是如何維持的,以及幹擾正常晝夜節律如何影響角膜的更新和再生。該項研究發現,光線影響角膜時鐘基因表達和上皮細胞有絲分裂的24小時節律。暴露于24小時持續光照,持續黑暗或黑白颠倒(時差)的光照條件下的角膜晝夜節律時鐘被破壞,并且幹擾了正常晝夜循環下角膜上皮有絲分裂和時鐘基因表達的節律。在正常24小時晝夜節律條件下,角膜創傷的時間影響角膜創傷愈合的速度和質量。在角膜上皮細胞有絲分裂活動期,角膜創傷可獲得最佳的愈合。此外,幹擾或調節晝夜節律的小分子修飾劑KL001和SR8278分别對角膜傷口愈 合具有延緩和促進作用。該項研究為晝夜節律在角膜生理和再生修複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信息,并為未來尋找新的控制角膜愈合和恢複角膜動态平衡的治療措施,以及制定合理的眼科手術時間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思維。

    本科研成果以我院國際眼表疾病協同研究中心和再生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主要研究平台,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号:30672287, 30772387和81470603)和太阳集团app首页人才引進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鍊接:http://iovs.arvojournals.org/article.aspx?articleid=2616041)